意见领袖 正文

付一夫:大力发展城市“夜经济”可谓正当其时

付一夫
2025-07-15 19:39:00

意见领袖 | 付一夫

“夜经济”又一次站上风口。

日前,东莞发布了《东莞市促进服务消费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》,其中特别提及要“激活夜间消费动能,对酒吧、娱乐场所的驻唱、驻演等营业性演出活动实施‘应批尽批’便利化审批。统筹传统剧场与新型演艺空间,引进举办票价亲民、类型多元的夜间演出”,再度引发市场对于夜经济的关注。

事实上,今年以来全国各地都在多措并举推动夜经济发展。例如,济南先后出台《关于推进夜间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》等文件,着力打造消费场景、丰富业态、提升配套;广东启动“2025广东夜经济暨暑期消费促进活动”,围绕暑期、夜间经济两大热点,全省联动开展“精彩夜市、风味夜食、品质夜购、活力夜娱、魅力夜游、时尚夜秀”六大主题消费活动超200场;宁夏则启动2025“夜宁夏·潮生活”商文旅体系列活动暨第六届夜绽生活节,持续打造夜间经济IP等等。

如此一来,我们也有必要读懂夜经济的内涵及意义。

1

夜经济,又被称为“夜间经济”或“晚间经济”。此概念最早可追溯至上世纪70年代的英国,最初是为了改善城市中心区夜晚的空巢现象而提出。时至今日,夜经济的内涵远比其诞生伊始更为丰富。

一般认为,夜经济应具备三个特点:

第一,从当日下午6点到次日凌晨6点所发生的各种商业活动,这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夜市;

第二,主要业态涉及购物消费、餐饮娱乐、旅游休闲、教育保健等,通常以服务业为主;

第三,形式较为灵活,参与主体广泛,与城市文化气息紧密相关。

虽说“夜经济”的说法源自西方,但在我国,这种经济形态并不算新鲜事物。

早在几千年前的殷周时期,华夏大地上就已经出现了“夕市”,这可以视为夜经济的原始形态,不过受制于当时的种种客观条件,其内容与形式较为单一,并未形成太大的气候。而千百年后的唐宋时期,一些发达城市的夜晚简直可以用火树银花、菱歌泛夜来形容。有史料记载显示,唐朝金陵(即今天的南京)的富人们“盛金钱于腰间,微行夜中买酒,呼秦女,置宴”;宋朝的成都则是游乐之风盛行,形成“遨游空闾巷”“车马拥行道”的壮观局面;临安城(即今天的杭州)的夜市更是热闹非凡,衣帽扇帐、盆景花卉、鲜鱼猪羊、糕点蜜饯、时令果品,应有尽有。而明清都市中商业区的夜晚,常常是“千街错绣”、“ 灯火连昼”……

到了当代社会,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与都市人群工作节奏的加快,繁忙的职场生活使人们需要更多的空间来宣泄与释放,夜晚便顺理成章地成为了休闲和娱乐的重要时间。再加上居民收入的普遍提升,以及小资、雅痞、丁克、布波等“新新人类”的兴起,越来越多的人不愿被旧有的生活方式所束缚,于是,夜间活动渐渐成为了一种时尚与潮流,并促成了夜经济的繁荣壮大。

数据显示,夜经济每年平均为英国经济贡献177亿-263亿英镑,到2030年初,夜经济可以为伦敦提供近80万个就业岗位;在美国,居民有1/3的时间、1/3的收入和1/3的土地面积用于休闲,而其中超过六成的休闲活动都是在夜间完成。而在我国,有约60%的消费发生在夜间,大型商场每天晚上18时-22时的销售额占比甚至超过全天的一半。

不经意间,夜经济已经成为一股不可小觑的势力,而越来越多的城市都开始将目光投向了夜经济,并出台一系列政策支持其发展壮大。

2

夜经济之于城市的意义,绝不仅仅是商家赚钱、民众花钱那么简单。从经济社会发展的角度看,夜经济至少有四方面积极作用。

首先,夜经济对扩大内需具有显著推动作用。

在全球经济格局深刻调整、外部环境不确定性持续加剧的宏观背景下,我国经济发展正处于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关键阶段,亟需通过激发国内市场潜力,增强经济内生增长动力,实现高质量可持续发展。消费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,在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的新发展格局中发挥着基础性作用。

夜间消费市场已成为我国消费领域的重要增长点。根据相关统计数据,广州市服务业产值中约 55% 来源于夜间经济活动,成都市夜间消费规模占比超过 50%,重庆市餐饮业夜间营业额占比高达三分之二。这一现象的形成,主要归因于现代城市居民的时间分配特征:在日间高强度工作模式下,城市居民的消费时间受到显著压缩,夜间时段则成为释放消费需求的重要窗口。

大力发展夜经济,能够有效延长居民消费时间,全面激活城市餐饮、零售、文娱、旅游等服务行业的市场活力。这不仅有助于扩大内需市场规模,还能通过产业联动效应带动上下游相关产业协同发展,促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与公共交通体系优化升级,为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。

其次,夜经济在创造就业机会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。

就业是民生之本,是保障社会稳定和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。夜经济通过时间维度的市场拓展,有效延长了经济活动时间,为劳动力市场创造了新的就业空间。而其独特的时间错位效应,能够以较低的边际成本创造显著的就业增量。

以零售业为例,现有商业设施如商场、店铺等无需再额外建造,只需在夜间时段延长营业时间,就能够提升商业设施的使用效率,同时还能为失业人员和待业群体提供新的就业岗位。

另外,夜经济的发展还催生了灵活多样的就业形态,为劳动者提供了更多元化的就业选择。例如,都市白领利用业余时间从事网约车服务,个体经营者通过夜市摊位经营实现自主创业,这些新型就业形态都极大地丰富了就业市场的供给。

  再者,夜经济对提升城市软实力具有重要意义。

夜经济发展水平已成为衡量城市现代化程度、经济开放度、营商环境质量和文化底蕴的重要指标,是展示城市活力与吸引力的重要窗口。富有特色的夜经济业态,能够集中展现城市的文化特色、生活方式和城市精神,成为城市软实力的重要载体。

从国内外城市发展经验来看,北京三里屯、上海新天地、南京秦淮河夫子庙、香港兰桂坊、澳门威尼斯人等城市地标,均以其独特的夜间经济形态成为城市形象的重要代表。这些夜间经济集聚区不仅提升了城市的文化品位和国际影响力,更通过营造开放包容、充满活力的城市氛围,增强了市民的城市归属感和认同感。相比之下,夜经济发展滞后的城市,往往难以展现城市的独特魅力,在城市形象塑造和品牌建设方面也会处于劣势。

第四,夜经济的发展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。

正所谓“城,所以盛民也;民,乃城之本。”城市作为人类生活和发展的重要载体,不仅是居住空间,更是承载人们精神需求的家园。对于现代城市居民,尤其是工作节奏快、压力大的职场人群而言,夜间休闲娱乐已成为缓解压力、满足精神需求的重要方式。

发展夜经济,是对城市居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积极回应,体现了城市发展的人文关怀。同时,夜经济还为城市居民提供了重要的社交平台,有效缓解了现代城市生活中人际关系疏离的问题。通过夜间休闲娱乐活动,人们能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加强交流互动,增进彼此情感,促进社会和谐,从而提升城市生活的幸福感和归属感。

正因为上述种种,夜经济在推动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过程中,发挥的作用越来越显著,而近年来各个城市纷纷致力于推动夜经济的发展壮大,自然也就在情理之中。

3

当前,我国部分发达地区夜经济已呈现繁荣态势,其他诸多城市亦是启动相关探索和部署,不过从整体来看,我国夜经济仍处于发展初期阶段。

具体而言,夜经济尚未形成广泛覆盖,全国多数地区仍缺乏发展该经济形态的基础条件与承载能力。即便在具备发展条件的城市中,其业态也多集中于购物、餐饮等基础领域,消费供给与场景构建相对单一,夜间消费需求难以满足的现象普遍存在。此外,传统观念的束缚尚未完全打破,部分群体对夜间经济活动存在认知偏差,或将其与“不合规行为”关联,甚至对夜间消费群体存在误解,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夜经济的拓展。

推动夜经济健康发展,除夯实本地经济基础与强化正向引导外,亟需构建科学系统的发展方案。伦敦作为国际夜经济标杆城市,其发展经验具有重要借鉴意义,这里不妨做个简介,核心可归纳为四个维度:

其一,深度融合城市特色文化。城市文化是长期积淀的独特标识,亦是夜经济的灵魂所在。在同质化发展趋势显著的背景下,伦敦将夜经济植根于历史街区、特色活动空间与传统生活习俗之中,既坚守城市文化本底,又以文化底蕴为内核塑造夜经济品牌,形成了差异化竞争优势。

其二,强化政府统筹推动。为激活夜间经济,伦敦专门设立夜间经济委员会,并配置专职公务员岗位,聚焦夜间安全保障等核心议题。同时,政府与本地行业协会建立深度协同机制,通过政企联动为夜经济发展提供策略支持与资源整合。

其三,实施精细化规划管理。伦敦在鼓励商业主体参与的同时,推动政府与科研机构联合攻关,系统解决夜经济涉及的城市空间布局优化、治安防控、噪音治理、废弃物处理等问题,在满足夜间消费与生活需求的同时,实现从业者与居民利益的平衡,保障城市运行的和谐有序。

其四,完善夜间交通支撑体系。便捷的交通网络是夜经济繁荣的基础保障。伦敦对核心交通线路实施24小时运营,既提升了外围居民的夜间出行便利性,也进一步释放了夜间消费与活动的潜在需求。

值得注意的是,借鉴国际经验需与本土实际相结合,立足我国发展阶段与区域特征进行适应性创新。结合当前居民消费升级趋势,激活城市夜经济需从三方面着力:

一是深度挖掘本地夜间休闲资源、空间载体与特色项目,加速培育影视、娱乐、旅游、康养、体育等多元服务产业,构建丰富多元的夜间消费场景,扩充消费供给“清单”;二是引导商家针对不同客群开发个性化、定制化产品,提升消费精准度;三是在完善配套服务的同时,强化食品安全、环境污染等领域的监管力度,为夜经济高质量发展与消费者权益保护筑牢防线。

(本文作者介绍:星图金融研究院消费金融研究中心主任、高级研究员,硕士研究生导师,中国社科院管理学博士,专注研究消费零售、数字经济、产业经济等领域。)

分享文章到
说说你的看法...
A-
A+